官方二维码

 
 

湖南: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株洲市通过探索与创新打赢脱贫攻坚大战纪实

   日期:2024-04-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39    评论:0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指导思想,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将‘互联网+’与社会扶贫有机融合,积极探索了‘一张网、一个联盟、一支基金’的‘三个一’社会扶贫株洲模式,被评为‘全国2017年精准扶贫十佳典型’。通过推行‘三个一’的社会扶贫模式。通过大规模的社会扶贫,我们让贫困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也从心底增强自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11月8日,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株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应邀出席“网络公益与扶贫:消除饥饿与贫困”论坛,发表题为“‘三个一’社会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的主旨演讲,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受到高度评价。

“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株洲用成功的扶贫实践,生动地诠释了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这一主题。

3年前,株洲市委、市政府曾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株洲市要在三年内实现两个贫困县摘帽、16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内,实现整体脱贫。”

言犹在耳,捷报已传。2018年8月3日,经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省政府批复同意,株洲市宣布所属茶陵县、炎陵县顺利脱贫摘帽。至此,株洲市仅用3年时间就减少贫困人口13.75万人,使贫困发生率由6.19%下降到1.3%,实现整体脱贫。

为赢得这一株洲市发展史上的关键之战,3年来,株洲市上下团结奋进、群策群力,探索出了一整套可资借鉴复制、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经验,其极具实践意义的探索与创新,已经淬炼成影响深远的脱贫攻坚的“株洲样本”、“株洲模式”。

创新之一:“三措并举”——鼓起贫困户的“钱袋子”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发动机”,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

产业扶贫存在“五难”:产业难选、市场难找、能人难请、利益难联、资金难融。如何破解?株洲用改革创新的思维落子布局,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不断激发农村土地、农民资产、市场主体、农村劳动力、农村金融的活力,探索出一系列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

——因势利导,构建“造血式”扶贫机制。

在株洲,大家有一个共识:县域支柱产业有多强,当地农民就会有多富,贫困农户依靠产业实现脱贫的门路就有多广。

为此,株洲市专门出台产业扶贫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产业扶贫必须坚持“四跟四走”,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开展“百企帮百村、百村建百社、百员联百村、百社扶万户”的“四百行动”,实现“县有统筹安排、乡有特色园区、村有专业合作社、户有致富门路”的“四有目标”。

“四个四”的模式,把政府力量、群众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嵌入产业扶贫的“链条”之中,聚力于精准除“病根”、靶向去“病灶”。

产业扶贫要有效果,贵在一个“特”字,重在一个“精”字。因此,株洲市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五县(市),均依托优势资源,瞄准市场需求,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如炎陵县的高山水果、白鹅、旅游,茶陵县的油茶、黄牛、生猪,攸县的豆腐、麻鸭、中药材,醴陵市的陶瓷、烟花、松脂,株洲县的蔬菜、苗木、生猪等产业,均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大型种养基地30多个。

给钱给物不如给产业。近5年来,株洲市通过引进产业扶贫项目157个,流转土地31.4万亩,带动农户99253人,其中贫困口人11947人。茶陵县仅通过引进上海“天使之橙”产业扶贫项目,就带动近5000名贫困农民增收。连续四年的“百企帮百村”、“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活动,使166个贫困村普遍收益。

产业扶贫,需要“火车头”的拉动带动。该市现有的两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个省级龙头企业,155个市级龙头企业,均无一例外地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之中:茶陵县龙华龙牧公司借助产业扶贫基金,大力发展生猪产业,不仅直接安排就业400多人,还在5年间带动全县2万各贫困户增收;炎陵福来喜鹅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带动散养农户在炎陵县形成150万羽的养殖规模,探索出了炎陵白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巧借外力助推脱贫攻坚。株洲市充分发挥城市的资源优势,借力扶贫。在城区产业园区,该市专门布局“光伏扶贫产业园”、“就业培训脱贫示范基地”、“转移就业脱贫示范基地”和“电商扶贫基地”,从而为自然资源禀赋不好的贫困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渠道,补齐了产业扶贫的短板。

——因地制宜,利益联结攥指成拳。

山上油茶林、杉木林,山下脐橙、杭白菊、红心蜜柚,近处是生态鱼养殖、优质稻示范基地,远处是有机莲藕和乡村旅游基地……在茶陵县思聪街道清水村产业园,山水相映,绿树成荫,宛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画,也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的幸福图景。

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也不尽相同。在产业扶贫中,株洲市坚决不搞一刀切,致力避免村村冒烟、户户点火,花大力引导贫困地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扶贫产业既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扶贫脱贫的现实需要。

如今,像炎陵下村乡坳头村的黄桃产业,茶陵虎踞镇水源村的乡村游、高水村的大蒜产业,茶陵高垅镇的烟叶产业,醴陵官庄镇的黑山羊养殖业,攸县宁家坪镇的豆腐产业等,不仅成为扶贫的好产业,还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而走进茶陵县的万樟园林花木基地,则随处可见在园区剪枝、除草、栽树的村民。据介绍,来此务工的村民每年超过1000人。仅在该基地务工此一项,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1.1万元以上。帮扶路上,万樟园林不是“独行侠”,茶陵县龙华农牧、虎源生态、林丰农业等企业纷纷跟进,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该市还大力扶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土地流转、投工投劳的形式入社,每年享受分红,实现稳定增收,所有这些,都受到贫困户的热烈欢迎。

据统计,株洲市目前共有156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带动2.35万户8.17万人脱贫。

——因户施策,多措并举助农增收。

茶陵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邓军华,多年依靠种田为生,生活拮据。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他大力发展有机莲藕种植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如今,我的莲藕基地已扩大到80亩,年产值15万元。”说到脱贫之路,邓军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按照“四跟四走”的路子,株洲市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资产受益、就近就业等模式,建立企业和贫困户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懂市场、会经营的人做“领头雁”,增强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黏性”。

产业扶贫效果好不好,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干部的努力,同样也取决于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为鼓励用好用活帮扶资,株洲市把产业扶贫资金量化到户到人,对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农户,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扶贫资金。同时,通过普遍建立“金融扶贫工作站”,对贫困农户贷款发展产业给予免抵押、免担保、足额贴补利息的优惠。株洲共有10435户贫困农户贷款5.56亿元发展产业,有效地解决了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困难。

既要因地制宜走“老路”,也要创新谋变穿“新鞋”。如今,“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新型产业扶贫模式在株洲发展得风生水起。目前,全市拥有电商企业上百家、淘宝网店1000多家,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458个,全市700余家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500多种优质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全市每年线上线下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超过10亿元,并直接吸纳3000余名贫困人员就业。同时,全市157个贫困村建成175个光伏电站。

创新之二:“三个一”——奏响社会扶贫大合唱

“我幸运地考上了大学,但高昂的学费让我们家望而兴叹。”正当茶陵县火田镇大垅村贫困学子杨洁茫然无助之际,湖南华美建设工程公司及时向他伸出援手。

今年8月20日,在株洲市社会扶贫联盟牵线搭桥下,华美公司到大垅村开展社会扶贫活动,给包括杨洁在内的10名贫困生每人捐助5000元助学金,还给茶陵县思聪街道敬老院捐赠了30台电视机。

这是株洲市发动社会力量投入扶贫的一个缩影。2017年,鉴于该市“三个一”社会扶贫模式在脱贫攻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模式被评为全国“2017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还获得了“‘互联网+’社会扶贫卓越贡献奖”。

——“一张网”,架起爱心人士与贫困农户的对接桥梁。

攸县丫江桥镇三峰村贫困户易俊功,因为腿脚残疾、行动不便,在网上发布需求信息5天后,就有爱心人士送来电动轮椅。炎陵县十都镇车溪村贫困户陈良策患颈椎间盘突出,通过在网上发布需求信息,很快就有医疗专家上门诊断,还免去其入院治疗费用近8万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充分释放社会扶贫的潜力。国务院扶贫办倡导成立的中国社会扶贫网开通后,株洲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为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推进社会扶贫,株洲市建立起了“市、县设站,乡设点,村设员”四级管理体制,利用互联网广泛宣传造势,发动爱心人士注册,发布贫困需求信息,在爱心人士与贫困户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为适应互联网扶贫的需要,株洲市共募集4万余台手机,绑定公众号定期推送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植入手机帮扶干部、签约医生、人力资源市场专线、村级管理员、信访举报“五个电话号码”,免费赠送给贫困户。

需求在哪里,爱心就传递到哪里。目前,株洲已有20多万名爱心人士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成功对接贫困需求7万多条。

——“一个联盟”,形成联盟先动与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社会扶贫,必须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大家又不得不面临“部分发动易、全面发动难,一时发动易、长期发动难”这样的普遍难题。

“一团乱麻,扯出线头”。株洲市的办法就是,注册成立“株洲社会扶贫联盟”,吸引来自慈善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429个会员单位参加,让“关键少数”领跑。

在广泛开展的爱心活动中,株洲市药品协会发起捐献药品和医疗设施,品牌服饰联盟筹集全新衣物被褥,江西商会、泉州商会送去电视机、电饭煲……广东狮子会高尔夫服务队结对帮扶炎陵县12名贫困孤儿,将帮扶到他们大学毕业。

社会帮扶,蔚然成风。仅2017年,株洲就募集捐款4367.38万元和一大批爱心物资。用这些钱,株洲市对3000多名“一次性可治愈疾病”的患者予以全额资助,最高的每户资助5000元。

今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这一天,株洲市中心医院捐款40万元、湘银集团捐款35万元……全市相关单位共捐款4400万元,再创新高。

——“一支基金”,开辟社会化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株洲市作为全国率先将社会扶贫力量大规模引入产业扶贫地区,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好路子。

为确保资金来源,该市国有企业通过“股权”“债权”投资方式,融资30亿元,设立了产业扶贫基金,以求据此撬动社会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开发资源、发展产业。目前,基金已投资项目111个,投入资金7.5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近20亿元,带动3.2万户贫困户从产业项目中实现增收。

曾经的“输血”变成了今天的“造血”,曾经的“漫灌”变成了今天的“滴灌”,社会力量正以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让贫困户真正分享到了日渐丰厚的红利。

一张网,一个联盟,一支基金,奏出“人人愿为、人人可为”的扶贫大合唱。

创新之三:“分类救治”——点燃因病致贫户的新希望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曾是农民因病致贫的写照。“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全力开展脱贫攻坚中,健康扶贫可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3年前,株洲市彻底澄清了全市贫困户的“健康底子”:全市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28551人,占整个贫困人口的18.08%,其中不可逆转的3727人,占比13.06%;可一次性治愈的2132人,占比7.47%;需要长期健康管理的22692人,占比79.47%。

——对可一次性治愈人员采取集中救治政策。

炎陵县霞阳镇大源村石围垅组村民邬春发,因患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丧失劳动力,只能扶拐杖行走,家庭十分困难。

邬春发属于一次性可治愈贫困户。2016年2月,他住院接受双侧髋关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累计住院费用61398元。这一高额费用他本来很难承担,因为有基本医疗补偿、民政救助、大病保险、特殊医疗救助,他自己只付了3800元,仅占总费用的6.2%。

术后的邬春发,身体恢复状况良好,能够正常生产劳动。去年,他饲养了1200只鸭子、500只鸡、460只兔子,还种植了2亩黄桃、1.5亩猕猴桃,2017年家庭收入达13340元,人均3335元。实现稳定脱贫。

“治愈一个病人,就等于增加一个家庭劳动力”。株洲市对一次性可治愈贫困户全部实行全免救治。以县(市)为单位,采取分片包干和分级诊疗的方式,做到县(市)具备条件的救治一批。需市派专家的,由市卫计委牵头组织专家救治一批。县(市)医疗机构软硬件不具备条件的,由市卫计委安排有条件的市级医院救治一批。目前,这类病人已经100%治愈。

健康扶贫,使那些因健康原因在贫困线上徘徊的贫困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脱贫希望。

——对病情不可逆转人员采取兜底保障政策。

茶陵县马江镇塘富村贫困户陈小洋患有肺脓肿,一直卧病在床。县民政局将他家列入兜底保障对象,并积极进行救治,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患大病”的“保起来”。对病情不可逆转的贫困对象,株洲市积极筹措医疗救治资金,各县级财政统一为他们购买商业保险,把他们全部纳入“扶贫特惠保”的范围。

株洲县投入200多万元,将扶贫“特惠保”参保费用由60元/人提高到200元/人,提高部分全部用于提升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这样一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县内住院就医费用可由保险公司报销80%,自付部分只有5%左右。县外就医的话,也可由保险公司报销80%,自付只有10%-15%。

在株洲,像陈小洋这样受益于健康扶贫工程的贫困群众,在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补充“四道防线”的保护下,已经不再被高昂的医疗费压得抬不起头。

——对需要长期健康管理人员采取签约服务政策。

“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上门问诊,真方便。”在株洲县南洲镇横江村,贫困户楚新民笑着说,自从与南洲镇卫生院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后,医生会定期上门看望他,见面时,总是从健康的角度,一遍遍叮嘱他不喝生水、少吃咸菜和油炸食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脱贫,就是要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株洲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说,该市给每户贫困户都发有一张健康救助卡,录入贫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治疗信息,保持动态管理,并由基层医疗服务部门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作为跟进措施,市里还投入大笔资金,对166个贫困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为部分村卫生室配发“健康一体机”等设备,确保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健康扶贫,让贫困患者的获得感普遍增强。

去年,通过实行“入院零预付、报销零起付、出院零支付”政策,仅株洲县就救治贫困人口7001人次,尽管费用1834.29万元,但患者的自付费用为零;醴陵市开展“湘雅乡情”活动,组织湘雅等省部级医院专家65人,定期到醴陵市各医院坐诊服务。

在茶陵县,通过争取北京健康扶贫基金会和湖南人人健康基金会资助了1.3亿元,为所有卫生院配齐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炎陵县安排特殊医疗救助扶贫资金200万元,对大病、重病患者住院和门诊普遍实行二次补偿,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100%;攸县特别制定“三补贴、三提高、三特别”救治政策,贫困户在村卫生室就医治疗只需统一交付10元钱。

“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绿色窗口服务,更多的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医疗救助等政策,编织起了一张密实的健康扶贫保障网。

斩断“病根”,除掉“穷根”。目前,株洲市已为2132名能够一次性治愈的贫困人口进行了救治,3608名病情不可逆转贫困人口享受了更为优惠的医疗报销政策,22193名有慢性疾病的贫困人口获得了长期的健康签约服务。

创新之四:“幸福安居”——圆了贫困户的安居梦

在革命老区茶陵、炎陵,土坯房曾是大部分老区人民遮风挡雨、安身立命之所。但历经风雨剥蚀,这些土坯房大多已经破败不堪,许多成为危房。圆上安居梦,成为许多贫困户几代人的梦想。

——精准识别定对象。

2014年,时任省长的杜家毫来到茶陵县参加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访中,他看到一些贫困群众居住在危旧土坯房中,心情十分沉重,当场嘱托:“要用三年时间消灭农村危旧土坯房。”

省领导的殷殷关切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株洲市县领导的心。带着这份情,2015年,株洲市开始全面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三年攻坚计划”,决心用3年时间,解决全市所有无房户的住房问题,对所有农村危房进行改造。

分年计划、分批实施、分步推进,责任明确、层层分解、级级落实。很快,一个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的责任体系建立起来,开始高效运转。

工作的第一步,是精准识别对象。为此,各县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份、危房等级、房屋结构类型等进行了一次彻底调查,市里也派出督查组,到进行现场核查,确保信息准确。

之后,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户一档建立危房改造台账,在村、乡、县实行“三级审核、三榜公示”,做到扶持政策、改造对象、补助标准、审批结果“四公开”。

——精准施策定模式。

在茶陵县下东街道沿河村,一栋白墙红瓦的小院引人注目。走进院内,只见花草芬芳,枝叶茂盛,小院子显得生机盎然,6套统一制式的幸福安居房排成两列,相对而立。房子设计合理,卧室、厨房、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家里原来的老房子特别破旧,都快倒了。儿子一家常年在外打工,我住在里面总是心惊胆战的。现在好了,住在这里又舒适又热闹。现在家里宽敞了,儿子一家过年过节都会回来。”住户彭香兰介绍说,她是2015年与村里另外5户特困户搬到这里的。

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中,株洲创新思维,在全省首创了“三分推进”模式:一是分类施策。根据房屋具体情况分类改造,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帮扶对象的安全居住问题;二是分县负责。明确各县市为危房改造的实施主体,负责统筹协调和整体部署;三是分步实施。按照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鉴定实施、验收总结的步骤实施,统一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

用十分的努力推进“三分模式”,为许许多多的贫困户圆了安居梦。

——精准分类定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农村危房改造以农户自筹资金为主,中央补助资金、省市县财政配套资金为辅。一般来说,贫困户都缺乏自筹资金能力,怎么办?株洲各县市因县制宜,各显神通,把工作做细,把功课做足。

在茶陵县,县财政按照建房面积标准进行补贴,连片建设的贫困户,每套给予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补助5000元。对边远山区的贫困户,给予每户5000元交通运输费补助,每户2000元水电安装补助费。

炎陵县结合当地农户的需求和收入,重点帮扶一类户新建房屋,每户能获补助4.5万元;一般贫困户新建或者修缮加固,每户能获补助0.85万元。

株洲县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为主线,统筹农村建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采取屋顶改造5000元包干、不足部分群众自筹的办法,实现“改造一片、优化一片、保障一片”。

醴陵市官庄镇变“分散安置”为“集中安置”,实行集中连片建设,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官庄经验”。

近4年来,株洲市累计投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资金81696.9万元,完成五县市危房改造2.9万户,其中贫困户8780户;完成土坯房改造2.28万户,其中贫困户6030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株洲市的经验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人民论坛网、光明网等中央媒体都对此工作进行了报道。

2017年9月,茶陵县还受邀参加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培训暨加固改造现场会并作经验交流。该县制定的《土坯房改造维修方案“十个一”标准》,因覆盖全面、功能齐全、可操作性强、可复制性高,得到国家住建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另外。天元区的“五保危房改造集中联建点”,醴陵市官庄镇的集中联片“五保之家”,炎陵的《生土结构C级危房加固改造方案》,也被省建科院作为农房建设技术指导在全省推广。

创新之五:“三大抓手”——抓出脱贫攻坚的全新局面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是株洲市委、市政府的铮铮誓言。

“坚定信心,横下决心”,是老区人民脱贫摘帽的万丈雄心。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责任在肩,不容懈怠。

为压实责任,加快进度,株洲市把“主题月、现场会、暗访督查”作为脱贫攻坚“三大抓手”,围绕重点工作,每月举办一个主题月活动,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每周坚持开展暗访督查。

以“主题月”补齐工作短板,以“现场会”树立工作标杆,以“暗访督查”推动工作落实,成为株洲市2017年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有力保障。

——以“主题月”补齐工作短板。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变成每月领薪水的蓝领工人,茶陵县尧水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段爱中感慨:“幸福来得有些突然。”

2017年7月,株洲市举办“就业扶贫主题月”活动时,段爱中参加了市人社部门组织的焊工技术免费培训。经过考核,他获得焊工操作证,又在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顺利找到工作。

月月有主题,季季出方案。株洲根据扶贫需要,采取“一月一主题”方式,逐月选择一至两项重点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补齐工作“短板”。

每年四五月份春耕过后,是贫困户外出务工的高峰期。每当这时,市里就安排开展“产业发展主题月”和“培训就业主题月”活动,帮助贫困户长技能,找门路。之后,还有7月份的“安居工程主题月”,8月份的“金秋助学”教育扶贫主题月活动,都是紧紧结合贫困群众需要而开展的。

主题月活动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落地快,效果好,深受欢迎。

——以“现场会”树立工作标杆。

2017年6月22日,株洲市健康扶贫现场会在株洲县召开,株洲县、醴陵市分别介绍健康扶贫的经验。现场会上,大家坐拢来听经验,敞开怀解困惑,深入探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源,一起寻找“病根”如何除、“穷根”如何拔的方法,都感到受益匪浅。

结合“主题月”活动,株洲市每两月都要组织召开一次类似的“现场会”,为大家搭建相互学习扶贫经验的平台。

由市里出面,在茶陵县,召开“基础管理”和“帮扶工作”主题月现场会,全面推广其基础管理和帮扶工作的经验;在炎陵县,召开产业扶贫现场会,推介其发展黄桃、白鹅等特色农业产业的经验;在醴陵市,召开“社会扶贫主题月”现场会,推广社会扶贫的典型经验。

用“现场会”树标杆,在现场学习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比学赶超,有效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以“暗访督查”推动工作落实。

脱贫攻坚决胜战,战场在乡村。攻坚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干部。

如果干部在落实脱贫攻坚中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履职不到位、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只会让贫困雪上加霜。株洲市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持续不断的、目标明确的“暗访”。

“听到群众的说法,了解群众的想法,明白群众的看法”。2017年4月,株洲市出台《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试行)》,并成立暗访督查组。暗访督查重点聚焦地理位置偏、脱贫任务重、工作进度差的贫困村,实地了解扶贫工作进展,了解困难群众实际需求,看资金是否到位,看扶贫举措是否落实,看群众是否已脱贫,能否保持不再返贫。

对暗访发现的问题,统一下发《问题整改交办单》,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一满,就实行定期回访,对未按期整改到位的,严厉问责。同时,市扶贫办还每周出一期《暗访快报》,原汁原味通报实情。通报通常会第一时间发至乡镇,便于乡镇举一反三、对照检查、查漏补缺。

有责必问、执纪必严。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干部共被约谈94人,诫勉谈话72人,党内警告65人,党内严重警告38人,开除党籍14人。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一次次通报,就是一次次的鞭策。在这种鞭策中,株洲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得以稳步推进,成为如期完成整体脱贫攻坚任务的有力保障。

91年前的1927年初,在株洲这片土地上,毛泽东同志为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先后走进株洲县渌口的伏波庙、醴陵市城区的先农坛、醴陵市东富乡的东富寺,与农民代表促膝夜谈,共同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91年后,同样在这片光荣的红色土地上,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株洲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终于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大战,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株洲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必将就此载入史册。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湖南: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株洲市通过探索与创新打赢脱贫攻坚大战纪实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首页1| vip  |  客户服务  |  合作代理  |  VIP区别  |  VIP案例  |  VIP优势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健身器材网 (c)2008-2019健身器材网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营业执照公示 鲁ICP备1401421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