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霍勇:建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助力健康中国——中国胸痛中心2020年规划解读

   日期:2024-03-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13    评论:0    

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联盟、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胸痛中心总部主办,天津市胸科医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胸痛中心质控大会暨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年会于2020年8月6日以线上直播形式隆重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就“中国胸痛中心2020年规划”这一话题做了精彩报告。

心血管健康联盟_血管健康_心血管联盟官网报名流程

在过去的十年中,基于我国胸痛相关性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不断攀升的形式,我国对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在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支持下,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霍勇教授通过对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成效、中国胸痛中心2020年工作计划及胸痛中心延伸与心血管疾病防治三个方面对我国目前胸痛中心建设成果及未来规划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科学、客观地总结了现阶段取得的成果以及不足,对胸痛中心的认证单位、建设单位以及胸痛中心救治单元的政策落实、工作规划、数据反馈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基层救治单元和上级医院间的信息传送及病人转运能力、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救治单元的指导和培训力度有指导作用。

一、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成效

1.争取了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

(1)2015年,国家卫计委颁布《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能力建设的通知》。

(2)2017年,国家卫健委颁布《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

(3)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发布建设胸痛中心文件,部署区域内胸痛中心建设管理具体细则,推进胸痛中心建设。

(4)2019年,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批复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开展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建立相关信息平台,促进胸痛中心科学规范建设与发展,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充分体现了胸痛中心学科专业型建设争取到了国家相关卫生部门的支持,并且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5)2020年7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组织各省/市/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胸痛中心单位召开首次胸痛中心建设管理经验交流视频会议,总结胸痛中心成果规划未来工作。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相关工作的推进为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以及未来的瓣膜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模式

历经10年发展,中国胸痛中心形成了政府领导、行业推动、医疗机构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模式。

3.胸痛中心建设数量和认证覆盖大幅增加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胸痛中心认证100%全覆盖,全国282个地市、州、地区至少有一家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实现地市州84%覆盖,全国1386个县级市、县、自治县有胸痛中心建设,实现县域76%覆盖,形成全国胸痛中心救治基本网络。

心血管健康联盟_心血管联盟官网报名流程_血管健康

4.提高胸痛患者救治能力及效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1)胸痛患者救治效率明显提高。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多项关键指标中,救治于胸痛中心组患者的救治效率都明显优于非胸痛中心组。发表在JAHA的CCC-ACS结果证实,通过胸痛中心认证后的医疗单位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MACE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

(2)提高急性胸痛救治能力。全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内早期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比例显著提高,由2013年前持续小于30.60%,提高到2018年的45.94%:即自2014年起至今,全国每年增加约3%的急诊PCI,效果显著和持续。

(3)显著缩短救治时间。通过胸痛中心建设,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进入大门到导丝通过的时间(D2W)显著缩短,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第一期结果相比,缩短了36%;接受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进入大门时间到溶栓开始的时间(D2N)缩短了59%。

(4)有效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2019显示,STEMI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下降:与Chnia PEACE 数据(10天)相比,标准版胸痛中心(8.5天)缩短了15%,基层版胸痛中心(7.4天)缩短了26%。

二、中国胸痛中心2020年工作计划

中国胸痛中心2020年工作计划包括1条主线、4个推进以及1个目标。推进质控工作是保障胸痛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不仅仅关注胸痛中心的数量,更应重视各胸痛中心的建设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对胸痛中心的指导、审查工作,明确奖惩制度,优化胸痛中心的救治流程,可充分保障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救治需求,为后续开展质控工作的部署提供重要的参考。推进基层的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对疾病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救治胸痛患者以及患者出院后的长期管理有重要意义。因此,霍勇教授提出推进胸痛救治单元是2020年工作规划的重点,为未来胸痛中心的工作提供了指引方向及坚实的基础。此外,推进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以及面向专业人员和公众的培训工作的开展,对建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助力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未来进一步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础。

1.推进质控工作是中国胸痛中心联盟2020年工作主线

(1)严格的质控对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切实落实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提升质控报告影响力,指导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为政府卫生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2)建立健全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体系,落实《中国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方案》。

(3)严格落实飞检、奖惩制度,确保通过认证医院秉承持续改进理念,规范化常态化运行胸痛中心。

(4)加强数据管理,持续提升数据质量,推动相关科研发表,指导临床,进一步提升胸痛中心救治效率。

(5)落实常态化质控的有效工具。质控平台由中国胸痛中心联盟,胸痛中心总部搭建,为省级联盟地级市联盟管理监督区域内胸痛中心单位建设及质量改进提供便捷工具。质控报告由中国胸痛中心联盟,胸痛中心总部定期发布半年、全年质控报告,并向卫健委汇报,为后期区域内胸痛中心质控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并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的依据。

2.改善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短板

(1)推动边疆区域和聚焦县域医院胸痛中心建设

推动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甘肃等边疆地区胸痛中心的建设对于国家脱贫攻坚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推动县级医院和中医院工作组,依托地级市胸痛中心联盟推进开展,分阶段帮扶跟进,重点针对建设筹备和启动建设医院召开定向培训帮扶。

(2)推动胸痛救治单元组织实施

胸痛中心建设应深入基层,2020年胸痛中心建设的重点是建立急性胸痛一体化防治体系,打通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围绕基层区域建设救治单元,可更早发现、救治、转运胸痛病人,对于胸痛疾病的长期管理及预防也有重要作用。

(3)提升胸痛中心内涵-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各单位胸痛中心应对于专业人员及公众展开相应培训,通过相关教育、培训,推进公众对于疾病救治的基本能力,使公众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提高公众对于心脏疾病的预防意识。建立心肺复苏中心提供院前基础生命支持,大众科普胸痛中心可优化院前急救流程,最大程度缩短总缺血时间,心脏康复中心的建立可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全程、全面的管理体系,

(4)全力推进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质量

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对胸痛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胸痛中心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各省胸痛中心数据库分库、改良信息化采集技术,提高信息整合的效率、优化流程、提高质量,建立数据填报质量反馈机制。

三、胸痛中心延伸与心血管疾病防治

1.学科内延伸

胸痛中心建设推进了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等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的建设,形成各疾病技术方案的管理体系。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胸痛中心建设文件、心衰,房颤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已发布,ACS、高血压分级诊疗技术方案也即将发布。

2.专业内延伸

国家卫健委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提高急诊急救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机构一体化服务水平。

3.区域延伸

整合医疗机构学科中心和区域防治体系,实现从急救到预防,从急病到慢病的延伸,形成“三全模式”:全民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完善急救医疗网络,使医疗机构救治体系对于疾病急救、慢病管理、疾病筛查紧密结合,形成专业的医联体,与未来健康中国行动的主旨相结合。我们认为,未来的区域延伸将会发生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以治疗为中心到以预防为中心的转变。

胸痛中心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共同努力。

心血管健康联盟_心血管联盟官网报名流程_血管健康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霍勇:建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助力健康中国——中国胸痛中心2020年规划解读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首页1| vip  |  客户服务  |  合作代理  |  VIP区别  |  VIP案例  |  VIP优势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健身器材网 (c)2008-2019健身器材网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营业执照公示 鲁ICP备1401421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