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日期:2024-03-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25    评论:0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篇1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59年。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等多种功能的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是青海省医疗卫生行业的龙头单位之一。1993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跻身于全国“百佳医院”行列,2007年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医院几经更名和改变隶属关系, 2004年随着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更名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青海红十字博爱医院、附属肿瘤医院设在本院,医院建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特色专科,6个省级名科,47个临床、医技科室,全院开放床位1700张。年平均门诊量70万人次,住院病人4万人次,医院16个临床教研室常年承担医学院临床医学各学科研究生培养、理论科讲授、临床见习、成人教育、实习带教等教学任务,11个二级学科被省卫生厅确定为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5个学科的16个专业具有培养研究生培养资格,2010年,近400余名研究生结束医学院基础教育转入两年的医院临床实践阶段。

五年来,医院共取得各类科研项目96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8项,省部级项目24项,科研总经费438.4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

医院在接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口支援的同时,与日本宫崎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1.医院人力资源现状

(1)学历

表1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学历结构

学历 博士 研究生 本科 大普 大专 中专 高中

以下 总计

人数(人) 6 90 726 20 756 208 134 1940

百分比 0.3% 4.6% 37.4% 1% 39% 10.7% 7% 100%

(2)职称

表2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务人员职称结构

职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无职称 合计

人数(人) 71 217 543 961 148 1940

百分比 3.7% 11.2% 28% 49.5% 7.6% 100%

(3)年龄

表3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年龄结构

年龄段 35岁以下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51-55岁 56岁以上 合计

人数(人) 959 323 232 234 162 30 1940

百分比 19.4% 16.6% 12% 12.1% 8.4% 1.5% 100%

由上述3个图表可以看出我院医务人员硕博学历比例较低;正高职称比例仍需提高;40岁以下中青年医务人员比例较大,有1282人,占医务人员总体的66.1%,这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

近年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利用有利外部优势,抓住机遇,谋求发展。社会地位不断上升,知名度逐渐提高。然而,作为西部“三甲医院”,在医疗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与东部同类医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在充分挖掘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利用外部资源,找到一条适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发展的独具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途径。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利的形势和政策,而医院本身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软实力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在这种外部机遇与内部问题并存的情况下,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扭转型战略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扭转型战略,根据立足点的不同可以体现为两个角度:一个是理论指导下的长远规划;另一个则是一定时期内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针对这两种不同的视角,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两种模式上的建议。

二、基于组织发展的人力资源模式

1.打造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学习型组织的主张,而且提出了“五项修炼”这一修炼模式。《第五项修炼》一书出版之后在许多国家都成为畅销书。这本书最成功之处是传播了学习型组织这一理念,从而形成了一股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世界性潮流,这是其巨大贡献。 学习型组织并不是指具体的什么样的组织,而是一类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谋求自身发展的组织,它们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强调培养员工的学习和创造力,并鼓励他们持续的学习和创新;强调员工的“自主管理”;组织成员拥有共同愿景;重视团队的学习和组织成员的“深度探讨”;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与组织边界的重新界定。

2.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必要性看,快鱼吃慢鱼的时代里,没有一种组织可以基业长青,要想不为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与时俱进。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打造学习型组织趋势不可逆转。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发展迅速的“三级甲等”医院,自然也不会逆潮流而行。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卫生事业人事制度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期望越来越高,作为医院主要实力指标的医疗队伍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改善心智模式。从变化的角度看,打造学习型组织是生存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医院若想谋求发展就必须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尤其是实现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动态匹配。

从重要性看,首先打造学习型组织有利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提升整体实力。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升级,打造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也是组织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过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慎重选择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关系到组织持续发展推动力的延续,实践证明学习型组织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促进医院转型。其次,利于开发团队智商。学习型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团队智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经济趋势,使得组织要想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对其做出科学反应已不能单纯的靠传统的某个人来决定,群体参与的讨论模式更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团队智商对组织发展越来越重要。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到今天领导和带头人功不可没,然而“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智慧的结晶必然引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迈向新的发展方向。第三,学习型组织强调“民主管理,自我管理”这迎合了高素质员工的内心需求,有利于激发其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这几年的发展,80%多的医务人员高度关注的同时,也能够主动寻求自身不足,自我反省,寻找差距并朝着既定目标努力,这充分说明了医院职工在工作上有能力“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此外,学习型组织从新定位领导角色、关注员工的事业与家庭、构建共同的发展远景等突出特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作为高原“三甲”,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与内地一流医院都存在差距,要想吸引外部人才,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不失为一种良策。

3.打造学习型组织的五大步骤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打造学习型组织,圣吉模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圣吉模型指的是彼得圣吉教授提出的学习型组织五项新技能的组合。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1)学会自我超越。通过学习扩展自身的能力,从而获取最理想的结果,创造一种组织环境,激励组织成员发展自我,追求自己选择的目标。自我超越是源自于内心的进步的诉求,是一种精神力量。当人们希望达到某些愿望的时候,首先要有“我想达到”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也正是因为自我超越的愿望强烈,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动力强劲。它可以激励教师孜孜不倦的学习、创新,不断进行自我潜能的开发个人素质的提升。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指那些深深固结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认知周围世界,以及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和印象,是思想的定式反映。改善心智模式要开放思维,正确对待外来的想法。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改善心智模式是个体与时俱进,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不仅仅能够使医院教职工理智的对待不同观点,批判的接受各种不同的声音;更有利于提高整体思考的客观和理性,提升组织的包容、吸纳能力。

(3)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集体成员共同勾勒出为之奋斗的将来,确定原则和指导方法,从而在集体中建立起一种奉献精神。是组织中全体成员的个人愿景的整合,是能成为员工心中愿望的远景,它遍及组织全面的活动,并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是团队的精神寄托,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青海大学进入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行列之前,愿景是顺利跻身“211”重点建设院校行列,这种愿景不仅仅是个人的想法,而是成为了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正是这一愿景的指导,让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这种凝聚力

转贴于 超越了个人的力量,贯穿于整个组织,最终“愿景”成真。

(4)坚持团队学习。团队学习的修炼,是指改变交谈和集体思考的技巧,从而发展出超出成员才能总和的集体智慧和能力。学习和创新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强加给人们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只有在自由平等的原则下,按照关心的问题和兴趣共同组成小组或是团队,才能够真正把学习和创新活动不断深入下去,并形成团队的知识凝聚。作为高知识密度的大学,团队的学习和研讨是促进员工主动学习、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科研小组、学术研讨小组、专业研究小组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小组更能够促进员工学习、进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医务人员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种习惯和程序,贯穿工作始终。

(5)学会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系统思考”就是要从全局而不是片面去分析问题;要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处理问题要学会标本兼治。系统思考要求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必须树立大局观,有大局意识,并且能够理清事物之间的联系。系统思考是见识,也是能力。而能力必然是综合的。医院的整体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动态配合,然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战术还是从战略角度讲都必须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愿景服务。因此,要努力推进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激发组织活力,形成面向未来、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团队建设的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建立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这样从职工到领导,从个人到组织,都学会从全局的立场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三、以内部人才培训培养开发为主,外部引进人才为辅的人才开发模式

1.内部人力资源开发

首先要对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现有医务人员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详细规划,制定周期内人才发展战略,科学规划现有教师人力资源。其次要对现有岗位进行岗位评价,并编制完善岗位工作说明书;进行岗位需求分析,科学预测学校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最后随着医院发展的需要,对医院人力资源进行培训需求评估。评估的过程如图1:

上图显示了从培训需求评估得出的原因和评估结果。我们能够看到,存在许多不同的“压力点”表明培训是必要的。这些压力包括环境的变化、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要求、组织变革的需要、新的岗位要求等。但是,这些“压力点”并不能说明培训就是正确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只有一部分知识上的欠缺可以由培训手段来解决,而其他的压力点则需要通过与工作环境的设计或是组织文化的引导有关的办法来解决。

需求评估过程可以使我们获得哪些医务人员需要培训和受训人员需要学什么等信息,包括他们通过培训要完成的任务及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其他工作要求。需求评估可以帮助医院决定是自己利用内部资源进行培训还是从外部购买培训。明确受训人员应该学的内容对进行下一步的指导设计、确立学习成果和目标至关重要。

由于培训需求评估是一项复杂而且高难度的任务,在实际评估操作过程中,可以按图2的流程进行。

在培训需求评估过程中,收集培训需求信息要最大限度的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收集到信息后还要结合学校的岗位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结果以区分哪些是真正的需求;哪些是普遍的需求;哪些是长期需求,哪些是目前需求。最终得出医院中“哪些岗位需要培训”,“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对哪些人员进行培训”的培训需求评估结果。

得出培训需求评估结果后,还应对需求评估结果进行确认。确认过程中的对象包括医疗、管理人员、学校负责培训的部门等。并且,评估结果的确认要分部门进行,以便于分清不同学科之间需求上的差异。

最后即使培训需求信息数据收集的过程客观公正,评估的过程也很规范,得到的结果也符合实际,但在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需要对培训需求评估的结果进行调整。因为由于组织变化等一系列因素可能导致新的培训需求的产生。因此,在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培训内容、课程、时间调整也是非常必要的。

2.外部人才引进

加强我院的社会形象宣传,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积极地以各种形式吸引和保留具有创新潜质的、组织所没有的独特特性的人才,提高医院人才的异质性和多样性,通过“鲶鱼效应”激发医务人员的活力和创造力。

3.对于现有医务人员人才实行柔性化管理

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和潜力,在体制范围内提倡民主、鼓励创新,不断指导职工制定并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但是实行柔性化管理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刚性管理,而是要刚柔相济,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工作中把握好“柔”的尺度也非常重要。

四、结束语

本文立足于组织和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结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实际情况,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务人员人力资源及开发现状。针对性指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医疗人员人力资源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篇2

综合质量考核: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质量管理考核指标为4部分,包括硬件配备与管理、远程医学教学运行、远程医疗咨询运行、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根据综合质量考核指标,每年由县科技局、卫生局制定奖惩措施并组织由相关专家和项目组成员组成的监督小组到各单位进行现场考核评估,动态管理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极大地威胁着居民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如何管理好慢病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自新医改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并将该项工作列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之一。但由于慢病管理与服务工作具有长期性、服务人群量大、医学属性复杂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慢病管理工作缺乏规划性和连贯性、服务效率低下、服务人群依从性较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研究通过对慢病服务流程再造,研发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并初步评估其运行效果。试图将慢病管理与医学商业智能技术相结合,将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数据库与信息服务平台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对居民健康信息的智能化筛选,另一方面整合短信、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服务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益、提升服务质量。系统模块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涵盖公共卫生服务各板块:①孕产保健:实现新婚、拟妊娠和妊娠建卡数据的无缝链接,更好的促进优生优育;②儿童保健:按月龄到期日自动发送儿保通知;③慢病:实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分级动态管理;④精神病:实现院后医嘱智能提醒;⑤老年保健:实现老年人亚健康分级管理;⑥残障保健:支持理疗结果评估;⑦健康教育:实现个性化系统性健康教育;⑧服务评价:人工服务后提醒服务对象对服务进行评价,以短信方式自动进行满意度调查。

随访服务流程再造采用商业智能技术,对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多维度筛选,同时采用智能短信、网络电话等通讯手段对居民进行定向、分类干预,优化健康教育服务流程针对之前健康教育宣传针对性不强、宣传面窄、宣传频度不足等问题进行流程再造,增加居民定向智能健康教育服务流程。一方面通过辖区疾病谱调查遴选发病率高的慢性疾病,经过专家咨询创建疾病知识库,形成健康教育短信;另一方面利用商业智能查询工具筛选出特定地域、年龄、疾病患者,通告短信平台定时、定期、定向循环发送健康指导信息,同时回收患者满意度,定期进行患者随访,不断优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由于加强了针对性,扩宽了服务面,通过循环教育提高了宣传质量,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提高。绩效考核流程再造通过录音记录、短信记录、智能满意度调查加强了服务过程的考核,通过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的因果分析,能够更好地提高慢病服务的质量。疾病知识库结构通过专家咨询按不同慢病分别建立知识库,制定疾病健康指导短信,定期、循环的向特定患者发放健康指导短信,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增进医患关系发展,促进患者就医,特别是促进慢病患者到慢病管理科就诊。临床智典课题组集成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药品配送与物流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在永安中心卫生院临床工作站、药房工作站运行临床智典,利于医护工作人员方便、快捷的查询到规范的药品使用信息、临床诊疗信息、专家共识与指南等,通过系统运行改变了之前医护人员对医药信息获取渠道少,缺乏系统性及规范性的问题。软、硬件变化2008~2011年,永安中心卫生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年总投入环比增加81.82%,硬件资金投入逐年增加,软件资金环比增加64.71%,高于域内所有乡镇医院。电脑拥有量居县内各乡镇卫生院之首,人均电脑拥有量0.54,高于其他中心卫生院。信息化系统搭建医院管理系统从模式实施前的7个模块拓展到11个模块,新完成门诊系统(电子处方)、住院病案系统(电子病历)、lIS及PACS系统的建设,创新拓展完成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临床智典等系统的建设。在各系统建设完善程度上优于其他乡镇医院。慢病管理初见成效①随着慢病患者随访方式发生的改变,高血压门诊随访率由2011年1~4月的20.4%提升到2012年1~4月的36.9%(P

政府主导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科技卫生 主管部门是协调管理各医院的枢纽,政府主导能够在政策制定、经费支持方面给信息系统构建和运行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政府主导充分调动、提高各单位在医学信息系统运行中的参与度及重视度,使信息系统能够有序、稳定、可持续的运行,为农村居民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供支撑。优化医院流程是实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加快院内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沟通医院各业务流程的枢纽。通过业务流程规范及信息化建设实现将各科室产生及需要交互的业务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传递、核算、储存,使医院相对零散的部门间能够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保障并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在流程优化过程中务必需要将专家意见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意见有机结合,在考虑软件前瞻性的同时兼顾临床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三中心”协调合作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必要条件“三中心”(远程医学中心、省级分中心、县级培训中心)的协调合作保障了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一方面增强了教学资源整合、遴选、编制的合理、实用性;同时由于根据基层需求提供教学资源,针对性、适用性强,易于基层医务人员掌握和应用;另一方面能够为远程医疗咨询及双向转诊提供流畅的运行通道,保障各环节的无缝衔接。

效益评估是小康型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的推手小康型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效益评估,如投入产出分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医院硬件、软件设施配置计划、医疗服务达标量等。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建设期数、建设模块、建设重点,而不是一味的盲目追求建设难度,导致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的低收益,降低服务效率和规模效率。定期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效率评估,并以此为推手推动信息化建设高效、可持续地发展。利用信息化建设加强健康教育针对性本研究以商业智能技术为平台,在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研发中探索针对患者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的适宜方式。项目组重点关注健康知识数据库的建设,知识库的建立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建立的医学知识库做了更细致的延伸[3],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短信。同时通过网络电话直播使工作效益提高,打电话时可查询、记录患者信息,每个电话平均节约50%时间,使信息传递更有效。在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运行期间,通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让患者切身感受到医院对其的重视,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认同感、依从性,慢病科门诊人次得到大幅提高。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篇3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explore the special children’s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innovation mo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empirical research,the formation of the path of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education and medicin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and further explor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mod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medicine。Fully discusse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school evaluation mechanism,optimiz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special teacher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bined feature classes to teach medicine,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explore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penetration; bridg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nd special education。

To elabor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mode wi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asic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medicine, is full of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can promote the full range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medical rehabilitation in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 and fusion developmen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Key words】 Combin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ing mod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Ji’nan Hospital,Ji’nan 25001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9.040

特殊?和?是指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偏离普通儿童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或适应困难的儿童,他们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和受教育权。特殊儿童教育是为有身心障碍、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实施的教育,他们的成长需要医学、教育、心理、社会等多学科的共同协作,配套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依靠优质的专业资源、先进的设备设施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参与,使之得到较好的医疗、康复和教育服务,切实改善孩子们的生命质量,并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共同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明确提出,将“继续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指出建立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是今后重要的发展途径[1]。

国内外诸多实践证明,早期进行康复及教育干预,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高特殊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轻家庭负担,降低社会成本,对于特殊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那么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如何有效结合已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新课题[2]。

2013年济南医院以“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架构,成功转型成为济南市唯一一所公立二级康复医院,2014年3月成立“历下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致力于拓展医教专业交叉发展,重点在于关爱特殊儿童的康复和教育诊疗,从而全方位地探讨建立特殊儿童身心康复阵地的建设模式。2014年12月成立济南市历下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培训学校,该学校的建立,填补了山东省特殊儿童医疗康复与教育无交叉专业合作的空白。培训学校利用现代医疗技术和综合康复手段,对学龄前期(0~6岁)的特殊儿童进行评估诊疗,通过特殊教育、综合训练、现代康复相结合手段,减轻功能障碍,弥补功能缺失,运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创设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和康复训练环境,构建和推进“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

1 创新“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

构建和推进“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就要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机制。

1.1 多种形式发展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服务机构 对综合医院的康复中心、社区的康复训练机构、学校的康复训练室进行规范化建设,并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社区、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体系;对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幼儿园、儿童福利院等机构,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开办特殊儿童康复特教班;同时,按照新形势下医改方案并参照社会力量办学有关规定,制定卓有成效的激励政策,支持和鼓励团体、个人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创办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培训机构,以满足特殊儿童发展需求。

1.2 建立医教结合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医疗机构中特殊儿童特殊教育与康复手段的有机整合 发挥医疗机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对辖区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的指导作用,特教老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三位一体”协同合作;医疗机构指派专业医学康复人员,帮助特教学校及培训中心开展康复与医学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指导特教老师开展康复工作,并对特教老师和特殊儿童家长开展康复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咨询。

1.3 发挥市级及各区县特殊儿童康复指导中心的作用 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设备及技术特长为特殊儿童及其家长、教师及各类残疾人教育与管理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

2 建立“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工作机构

对特殊儿童的康复需要进行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以及职业康复等多重干预,但核心是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教育康复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与康复学结合的产物,是两门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大康复学的组成部分”[3]。“医教结合”广义上是指由特殊教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社会工作者、家长及志愿者共同搭建综合康复平台,共同对特殊儿童进行综合康复、智能锻炼、身心多重干预、生活能力培养、潜能开发的教育教学过程。

3 完善“?t教结合”融合发展的评估机制

3.1 建立适合特殊儿童身心特点的康复教育评价体系 医教结合综合评估可以短时间内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心理功能,增强其自信心和环境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4]。实践证明,早期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估训练和教育干预,能促使已经发生损伤的大脑结构和神经功能产生代偿性改变。其中,0~3岁是实施早期干预的最佳年龄,4~6岁效果稍差。王雁等[5]的研究表明,早期评估干预可以让身心障碍儿童节省康复时间,减轻对社会的依赖。

3.2 建立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评估团队 建立由特教教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及社会工作者组成跨专业评估团队,建立评估团队和儿童家长共同参与的特殊教育家校联合会,由特教教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及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特殊儿童康复和教学的评估效果,开发并细化学生的各种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客观公正并具有针对性的定期讨论分析评价[6]。专家组对特殊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提出个性化教育与康复建议,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建立档案,跟踪检查、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兼顾儿童的心理疏导和营养干预,让每位特殊儿童都能得到最优化的身心发展。

3.3 制定特殊教育与医学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康复计划 针对每个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学科交叉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综合康复培训计划。在训练中,既要注重增强儿童的肌体功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补偿身体缺陷,又要重视矫正儿童的行为缺陷,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为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4 优化“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师资队伍

现在,特殊教育的研究领域已从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三类传统专业,逐渐拓展到脑瘫、自闭症、情绪与情感、心理与行为问题等多个领域。这要求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具备更加专业、更为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业务技能[7],同时特殊教师的岗位分工趋于越来越精细,合作施教,以便其教学能力和服务特长相互补充,建立相应的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的“走班教学”模式或将成为“十三五”特殊教育的潮流[8]。

特殊儿童“医教结合”扎实有效的推进离不开专业的师资队伍。如何做到教中有康、康里融医、医为教用、教需医辅、医教结合融合发展?一是要多途径加强特殊儿童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教师保障机制。培训学校的教师应为事业单位编制,隶属残联的外聘人员应由残联拨款,应为他们提供公平的考编机会,通过基础理论和实践考核获得事业单位定岗。其次是推进康复医师和特教教师的“轮岗”,期望培养出“双师型”的教师[9]。通过轮岗制度,促使特教教师全面掌握入学评估和个性化康复的知识与技能,康复医师则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流程,充分把握能力和教学的基本规范水平,从而打下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三是进一步加强特教老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有计划分阶段、分批分类培训特殊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同时,积极整合各康复培训机构的康复专业人才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加强同行业间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辐射及带动作用。四是引进专家支持,做好带教和人才队伍建设。强调“医”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10],提高开展筛查、检测、评估、康复指导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加强日常医学护理的规范指导,从根本上提高为特殊儿童服务的水平。

5 实施“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特色课程

“医教结合”融合发展并非“医”与“教”的简单结合与堆砌,如何让“医”与“教”进行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充分有效地服务于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

5.1 加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课程建设,实行个性化教育 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要以残疾儿童的多元发展需要为基础,重视教育与康复的有机结合,承认儿童间需求存在差异性、多元化,用不同层次、个性化教育服务来满足特殊需要儿童的个性发展,努力提高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11]。开设课堂内外紧密结合的“学科大综合”课程[12],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不同年龄阶段和盲、聋、弱智、自闭症、脑瘫等不同残疾类型学生发展需求的相关康复课程指南,编排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课程表,编制相关的教师指导用书,充分发挥专用训练室功能,统筹实施走班制课堂教学和康复训练[13]。

5.2 改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特殊儿童潜能 专业人员应针对特殊儿童的不同身心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指导方案,科学调整和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努力提高特殊儿童教育教学与康复质量,为残疾儿童提供最适宜的教育与康复服务。

5.3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着重培养孩子兴趣和创造力 尝试开设不同年龄阶段特殊儿童的社会生活适应性特色课程,以及为儿童量身定制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生存技能、发掘自身潜能,提高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一技之长。

6 构建“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共享平台

6.1 建立特殊儿童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加强特殊儿童早期诊断,完善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网络化的运行机制,建设特殊儿童筛查、首诊报告信息平台,建立特殊儿童健康档案资料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6.2 确定医学诊断定点单位 进一步统一规范特殊儿童的检查标准和评估体系,贯穿每个特殊儿童不同教育阶段的全员及全程服务[14]。

6.3 建设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 实现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信息整合与共享,为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与康复培训机构、特殊教育教师与相关专业人员、特殊儿童及家长提供教育与康复的专业支持。

7 开展“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家校结合

家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参与作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教育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5],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家长是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特殊儿童的训练,与其说是在训练儿童,还不如说是在训练父母。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家长掌握的特殊教育理论有限与薄弱,得不到专业的、系统的咨询和指导。社区、特殊教育培训学校也很少开展针对家长的专业化培训。促使家长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能加速儿童认知的发展,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以及性格的平衡发展,使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16]。

“家校结合”的终极目标,是将家庭与培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探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创设适合孩子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多方面、多途径、多角度采取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措施。特殊教育培训学校要加大对家长进行专业化培训力度,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家长系统学习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用正确的态度和适合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子女教育,使其能够科学有效的实施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可以定期举办家长见面会、联谊会,定期进行家访,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使特殊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成为促进特殊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

教育部调研显示,全国约有8万名尚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社区康复、家校联盟等教育模式可大幅提升特殊儿童的受教育率和受教育水平[17]。济南医院创新性拓展特殊儿童“医教结合”融合专业交叉发展,对儿童脑瘫、智力障碍、自闭症、听力障碍、孤独症等患儿通过功能评估、训练、治疗、补偿、调整和适应,实现早期康复发展,提供补偿功能缺失或受限的各种手段[18]。目前在我院接受教育与康复治疗的儿童80余名,效果良好。既?榻徊孀ㄒ捣⒄固峁┝颂剿饕谰荩?又为探索落实医疗行业特教专业人员待遇提供了保证。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篇4

关键词:言语障碍;言语康教课;ATM;评估;训练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82-02

一、言语康教课实践研究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康复训练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学生在动作、感觉、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方面的功能障碍,提升其注意力、记忆力、言语表达、思维和情绪等发展水平,促进其潜能开发,为学生适应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在针对如何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

言语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重要交流工具,人类借助言语表达思想、传达信息,通过言语相互交流、沟通,增进学习、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障学生由于先天智力发展迟缓,脑部发育不全,器质性损伤等原因以及后天补偿教育的缺乏,大多数孩子都存在言语方面的障碍,对言语障碍儿童越早进行康复教育的干预,越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智障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早期干预、早期康复训练对智障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教结合、智慧康复”背景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黄昭明博士、教育康复学系杜晓新教授、孙喜斌教授等人提出并创建“多重障碍,多重干预”综合康复体系。其中,“言语能力的评估与训练”作为C合康复体系中的第一版块,在综合康复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孩子的言语能力,行之有效地对孩子进行言语能力方面的培养,实现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提高其素质和能力。这就需要特教教师积极探索如何在“医教结合”模式下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如何从特殊教育教学当中创新“医教结合”理念、提升“医教结合”素质、创新“医教结合”模式,使孩子们得到“智慧康复”。我校是“山东省医教结合康复项目实验校”,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知名专业教授来我校传授康复理论知识,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朝着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方向努力。经常派老师参加言语康复方面培训,分派老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中心举办的康教结合初级-中级-高级班的学习,每一次培训都会对全体老师进行二次培训,保证新理念、新方法的共享,保证集体教学中对孩子进行言语康复的协调统一。

三、构建完善的“言语”康教课实践体系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言语康复小组,定期进行教研,并定期把教研结果以汇报课的形式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展示。我们依据“RPRAP(呼吸、发声、共鸣、构音、语音五大板块)”理论,以“1+X+Y(集体训练、个别训练、家庭康复)”为载体,把握“ATM(评估、治疗、监控三个过程)”的操作策略。结合烟台市残疾儿童“春苗阳光”项目的实施,我们学校12周岁以下的学生都有三份课程表:集体课程表、个训课程表、小组康复课程表。课程表的制定是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个训课老师通过对孩子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后制定的。每周各科除了提前备课,还会有一个总的详细记录,比如这周语言康复师对孩子进行提高言语呼吸支持能力的训练,其他科老师也会有所跟进,音乐课、感统课的放松训练,老师就会对孩子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对言语嗓音的训练提供支持。

(一)一对一言语个训课操作流程

1.了解个训学生基本信息。接到一个个训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要了解并掌握患儿从出生到学校做康复之前孩子的成长经历,包括出生时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孩子是否经历了三翻六坐八爬周会走,什么时候会叫爸爸、妈妈,做过哪些方面的康复训练,医院的诊疗书,孩子的喂养情况,尽可能地挖掘关于学生成长历程的详细资料,以便于个训老师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

2.言语嗓音功能的评估与训练。言语矫治分为三大块:言语嗓音、口部运动、构音语音。言语嗓音包括三部分:呼吸、发声、共鸣。通过主观评估:如自然状态下感知孩子的腹部、胸部判断呼吸方式,通过“a、i、u、鸭、娃娃、爷爷”这几个音和词,主观听感上看一下孩子的起音方式是否正常。通过客观实施言语测量仪的测量,对个训学生的最长声时、最大数数能力、基频和强度、共振峰等方面进行评估。主客观综合评估测量之后进行评估分析,为孩子出示言语嗓音评估报告单,根据客观测量结合主观分析,为孩子量身定做一份比较完整的训练计划,包括月计划―周目标―日方案。孩子的日方案,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课件的制作、教具学具的选择等。在对孩子进行言语康复时,我们会在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基础上来设计康复方案,例如在对孩子进行发声练习当中采用“肥皂泡吹气层次式训练、吹气笛治疗、回音麦克风、发声玩具笛”;对孩子口部肌肉练习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颚骨练习;唇部的口部肌肉练习当中采用吸管层次练习、纽扣拉力练习、压舌棒唇部按压练习等,让孩子在玩中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口部运动功能的评估与训练。口部运动治疗是言语矫治当中三大治疗技术之一,是构音障碍治疗中的核心技术。当解决了孩子的言语嗓音问题后,接下来我们就对孩子进行口部运动功能的评估和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口部和构音运动能力。通过对患者下颌九项功能、唇部八项功能、舌部十六项功能进行主观评估,分项记录,综合分析,为患者出示评估报告单,进行有效训练。

4.构音语音能力的评估与训练。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官的运动异常或协调运动障碍而导致在形成语音的过程中出现构音不清和声韵调异常等的现象,从而影响言语的清晰度,影响言语表述的可理解度。我们的评估工具是:测试50个目标词,包含除了零声母以外的所有声母(21个)、13个韵母以及4个声调。通过18项音位对比和36项最小音位对比和音位习得情况的分析,来测评患者声母音位习得能力、声母音位对比能力以及构音清晰度。通过评估我们能得到如下结果:声、韵、调习得情况;声、韵、调音位对比情况;构音清晰度得分等,可以知道目前患者构音语音能力的水平以及障碍的程度。配套的构音语音能力评估报告单、月计划、周目标、日方案。

无论言语嗓音、口部运动还是构音语音,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ATM操作策略,每一个循环的开始、结束都要进行精准评估,发现问题,从而开展有效训练,再进行下一个环节。

(二)言语康复融入集体课堂教学

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在言语嗓音方面、口部运动能力以及构音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沐浴在康教结合的阳光下,我们在集体课上也渗透了言语康复的理念。体育课、音乐课上老师们都会把正确的呼吸方法渗透到教学当中。在课前准备中,老师会依据孩子的特点自编口部操进行口部运动训练。

(三)家校结合为孩子言语康复打下坚实后盾

任何一种训练如果没有量的积累,进步的幅度是很小的。孩子在学校训练时间有限,怎样让家长参与到言语康复教学当中,我们的做法是:每周开一次家长座谈,普及言语康复知识。每天把个训课的内容向家长交流,布置家庭作业。家长配合学校的进度在家里教孩子,定期让家长上传训练视频督促家长尽快掌握正确的康复方法,家校结合,让孩子的康复训练时间得到保障。

“医教结合、智慧康复”正引领着特教教师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正惠及特殊儿童家庭。未来我们将脚踏实地,让特殊儿童得到更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昭鸣,等.言语治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莎拉萝森菲德・庄臣.口部肌肉练习家居训练册[M].香港印刷.

[3]卢红云,黄昭鸣,等.口部运动治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Abstract: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 mentally retarded,brain development is not complete,organic reasons such as injury and the lack of compensatory education the day after tomorrow,most children have speech disorders,recove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undation helps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to improve their lives,and help them restore functionality is the renewal of life. On the earlier the speech-impaired children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intervention,more likely to max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to mentally challenged children,reduce the degree of disability,reducing the cost and expenses of family and social care.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篇5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本科专业评估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进行,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专业评估作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现已成为评价高校各类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国家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实行“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之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进一步明确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2012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先后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这一系列举措都说明了专业评估在促进专业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学科水平中的重要地位。

1实施高校本科专业评估的意义

1.1实施专业评估是实现专业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是对办学专业的内在剖析,总结专业的建设背景、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与理想化标准相对照。

梳理出二者之间的差距,查找出制约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并以此为突破点,进行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自身办学优势,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引导专业在正常轨道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科学发展。

1.2实施专业评估有利于建设特色高等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中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统一标准,而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这就要求各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发扬自身的学科优势,培养特色化人才。实施专业评估工作能够使高校与高校之间呈现区别化的专业设置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定位,有利于各个高校明确自身专业的特长之处,避免学科和专业的重复建设,提高办学效率,有利于特色化教育体系的形成。

1.3实施专业评估有利于激发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实施专业评估的目的是以评估工作来积极带动学校的各项建设工作,推动学校办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定位,以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要。同时,并进一步提高教学队伍素质和管理队伍素质,保障教学工作高质量进行。专业评估工作可促使学校的改革与未来发展目标有机结合,统筹兼顾,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高校本科专业评估的指标解读与筹备工作

辽宁省高校新设本科专业评估的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级指标(4项)主要有:人才培养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二级指标(13项)主要有: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结构与数量、专业建设负责人、师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建设、专业建设经费、质量监控制度体系、质量评价与反馈。

2.1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定位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应定位于适应国家及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具有明确清晰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在符合专业定位的基础上,人才培养目标应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并且具备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校医疗器械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定位以国内外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和我校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生物检测诊断、生物医用材料、有源医疗器械三个方向为主体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2专业教学团队

应建立一支稳定的年龄、职称、专业背景等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并保证教学团队在数量上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专业建设负责人在具备优秀的教学及科研能力外,还应着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育基地、师资队伍等建设工作的开展。此外,依据专业建设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鼓励和加强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及科研业务方面的作用。在此指导下,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立了由15位专职教师、5位兼职教师构成的老中青结合、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教学梯队,其中80%的教师专业背景与该专业相近。专业建设负责人是我校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三年承担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5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并积极参与国内外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推广,三年内在国内重要专业领域学会上发表大会报告或担任主持人十余次,具有较好的专业学科影响力。学院还建立了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采取“内出外进”的相应措施及原则,其中专业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30余次,参加率达到100%。

2.3教学基本建设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较好的完成课程大纲、教材及课件等的建设工作。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同时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在科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专业建设经费,保证教学所需实验室及相关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充分提供专业图书文献资源。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篇6

关键词:医院文化;信息系统;绩效考核;激励体系

知识管理就是对医院内外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统一处理和管理,通过传播、共享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积储和组织医院的智力资源,为知识工作者提供支持,促进医院形成知识持续创新的管理机制,让知识管理成为医院文化的一部分。

一、塑造医院文化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只有当医院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时,他们才能把医院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医院文化有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之分。外在文化就是物质文化,如员工的行为,医院的环境设施。走进一家医院你不会直接看到“以人为本”、或者“诚信”,只能看到外层的东西,如员工待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医院周遭的氛围。比如建造厕所文化:病人、员工在厕所中可以读到一些健康信息、防病保健知识、名句格言、启迪心灵、益智及有趣的小故事,而且这些是经常更换的。病人走进医院,通过这些细节就能感受到这所医院的外在文化。内在文化就是精神文化,内在文化和外在文化靠制度来沟通。内在的精神文化通过制度的制约、雕刻才会得出外在的医院文化。这就是医院文化形成的过程。

医院文化的塑造分硬性模式和软性模式:硬性模式属于半强迫性的包括规章制度、培训发展、绩效考核。而软性模式则是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方式。通过一个贯穿“平本务实、团结协作,忧患意识,敬忠职守”价值观的主轴,利用一些软性模式的工具:内部刊物、内部网站、内部活动及信息化系统中心,将抽象的医院文化转变成具体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的建设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员工的风格决定着医院的文化,决定着医院能否创造更多的价值,决定着医院有没有创新的能力

医院对员工态度方面的培养,也就是医院学习氛围的建设。一个医院的发展需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于医院来说,最具活力的是人的因素,是员工饱满的热情、高效工作,积极创新的意识,令人振奋的工作效率。这些不仅是医院得以维持发展的基础,更是一所蓬勃向上的医院所迫切需要的内在机制。

(二)自信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是医院创新的源泉,员工潜能开发的前提

医院的发展与壮大需要一批饱含热情、充满激情、拥有自信,富于创新的优良员工。帮助员工建立自信的内心世界应首先从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开始。成功与非成功的员工其显著的不同在于是否有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凡是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都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懂得工作的意义,更能以高效率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工作。因此医院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员工自信心培养教育体系,提高员工的自我形象,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医院和个人所面对的各种挑战。为让员工树立人生奋斗目标,医院应告诉每个员工,医院的战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创新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直至员工个人,通过构造医院员工共同的目标体系和价值观念,将全体员工的潜在智慧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医院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动力。

(三)专业精神是医院的灵魂

它是医院的灵魂,在医院风格塑造上讲求的是“内在标准,尽心尽力”,这种态度是无法去管理和衡量的,只能在构建软性医院文化,启动与员工心灵契约的基础上。通过医院文化不断强化来实现。

二、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通过医院文化的塑造,创建一个学习型组织,使医院内部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借助门户网站上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分享到其他同事的工作经验,心得体会等;通过网站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自我发展计划的设定。这种不断追求专业、追求卓越的氛围一旦形成,为后面的计划就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一所三甲医院部门众多,员工的常规、非常规培训、带教、进修、外出学习、经验交流、等名目繁杂,所以建设一个拥有强大的信息化系统支持和保障的知识管理平台是当务之急。如果没有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很多的工作就没办法积累、统计。对于知识的管理,没有信息化系统支持是很难处理的。另外,对于医院的管理部门来说,有了系统的保障,员工就会得到更多的统计资料,以便于工作、总结、科研的开展。并为绩效考核提供测评依据,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评估系统,以此来促进整个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积极创造一个学习、知识共享的浓郁氛围。员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进修回来都要有汇报、总结,外出学习、进修、培训所带回的资料、发表的论文、学习的经验体会、带教过程中的讲课资料及在平时的工作中,各部门的汇报材料、病案分析、病人治疗后的反馈及工作中形成的所有资料,以电子文档形式通过信息化系统上传到医院信息化处理中心,然后再由系统转发及归类至各职能部门,让知识共享成为一项制度。对于提供信息资源的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系统将上传的资料根据内容转发至各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判定该资料的价值而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更多的人不断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从而加速医院内部资源质量的不断提升,让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

这样一来,所有的工作资料都存了下来,医院领导、部门、及员工都能通过这个平台检查、了解各部门的工作状况和工作质量。每个部门在信息化系统地图上都有自己的分支,每个部门前人所有的工作、病史资料都在这里留有记录,各部门都可到信息化系统地图上进行数据统计、寻找借鉴依据。久而久之,员工都习惯去信息化系统上分享新技术、新知识、统计资料、寻找课题项目和管理经验。

三、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这样的管理目标实现后,不但提升了医院文化,同时借助强大信息化系统的平台,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构,制定测评的指标和标准体系,确定测评的原则和方法,对每一位员工实行全面的绩效评估。

制定测评的标准体系,避免凭个人主观印象、感情远近和好恶进行评价。绩效考核是难度较大但又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难就难在因为有些人的绩效和有些绩效一时难以明确评价,重要在于它是激励教育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但无论怎样,有了强大信息化系统的平台,经过以上管理目标的实现,各部门、个人的工作成绩、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全部展现在众人面前,考核评价就可以进行了。

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大致可运用以下能反映医院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的指标体系: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如学历等);社会经验丰富程度;理论思维能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分析力、判断力、想象力;劳动的量和质(常规性劳动或是创造性劳动);掌握活动的快慢、难易和巩固程度;掌握行为准则、规范的程度;职业技能高低;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和创造程度;实战能力;业绩的大小;实现医院目标的状况;群众公认度等。当然,考核部门在运用这些指标体系时还应做到:结合各部门的特殊实际将这些指标体系具体化、分解量化、标准化和可测化、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可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作适当调整和完善;注意结合各部门的情况合理安排评价标准之间的权重。

确定测评的原则和方法,力求使评价达到严密、规范、客观、准确、合理,避免评价的随意性、情感意志性、片面性和模糊性。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应遵循程序化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即一定要遵循所规定的严密程序和环节逐步进行,以制度约束评估。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的原则。客观公正,是对员工的绩效评价要实事求是,尽力客观、准确、公平地反映员工的实际绩效;民主公开,是对员工的绩效评定要做到评价标准公开、评价程序公开和评价结果公开;科学合理,是对员工的绩效评定时,指标要全面,标准要合理,方法要科学,程序要严密。对员工绩效的评价,既要综合运用以上指标体系,将其具体化、量化和标准化,还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

四、完善激励教育体系

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是医院激励体系的组织保证。有了完善的激励教育体系,员工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工作热情才会保持下去。才能促进人才创新活力、保证医院发展动力。

绩效评估体系应当是具体可衡量的,应将评估标准用各种参数加以数量化,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一目了然,知道应怎样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要求。科学合理的评估员工的工作业绩。有利于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在能力,使员工知道自己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为医院人事决策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使那些优秀人才得以重用和提拔,让他们成为骨干和先锋,从物质条件和精神荣誉方面,在他们与碌碌无为者之间拉开档次和差距;有利于表彰先进,鞭挞后进。对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而对那些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敷衍了事、业绩低下的员工给予必要的压力和处罚,实行末位待聘制。

运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强化激励教育,促进潜能开发。建立具有本医院文化特色、经营理念奋斗目标的完整激励教育体系。应用心理学的成果,通过培训会、成果分享会、成功心态教育等多种形式强化员工的成功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训练和磨练。

个体心理对其行为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强调用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去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已难以在员工内心产生振荡。因此,尽快构建员工激励教育体系对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应在现代心理学、行为学、成功学的基础上借签国内外医院成功的潜能开发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励志教育体系,使员工充分认识潜能开发的意义和重要性。那些没有活力,无法随新时代前进而成长壮大的医院,往往都是从员工以消极心态对待工作开始的,所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推动医院发展壮大的可靠动力。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医院要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教育体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医院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以此来促进整个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篇7

关键词康复诊疗B/S架构康复管理中医康复服务能力

1系统设计

1.1建设目标

按照国家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建设医院康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达到对整个康复流程有效管理、过程优化、质量可控的目标。

1.2设计原则

以合理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为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兼顾当前,立足长远,系统设计遵循标准化、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原则。

1.3总体架构

系统是建立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上的应用子系统,与医院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电子病历(EMR)分别做了接口,系统总体架构。通过Webservices接口从HIS获取患者基本信息、住院或门诊基本信息、诊断、处方、治疗医嘱。同时,从LIS获取患者的检验结果;从PACS获取检查结果。通过EMR提供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URL)访问患者本次住院的电子病历。

2系统主要功能及流程

应用现代化的技术,能更好地促进康复一体化,即康复团队的医生、护士、治疗师组成一个治疗小组,共同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评定及康复治疗[5]。康复治疗需根据治疗师、患者、治疗项目、关联设备等因素,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治疗任务[6]。因此,设计了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功能水平为目标[7]的医院康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

2.1系统功能

系统分为康复诊疗中心、转诊协助中心、智能设备中心、统计报表和系统管理等模块。康复诊疗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实现患者的接收、康复评定、治疗排班等功能。转诊协助中心主要用于医联体单位资源共享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患者的双向转诊以及远程医疗功能。智能设备中心能远程控制接入系统的各种康复治疗设备。统计报表提供数据统计查询功能,为科室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系统管理提供对用户、权限、系统参数、业务数据配置、数据字典配置等管理功能。

2.2具体业务流程

医院康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康复患者从登记到完成康复的全流程管理,将患者康复过程产生的各种业务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流转,方便医生、评估师、治疗师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治疗进度,合理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2.2.1患者登记

系统从HIS同步针灸推拿康复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后自动进行登记。会诊病人根据会诊申请,先在会诊列表中手工登记会诊患者,登记后系统自动同步会诊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康复治疗项目医嘱。

2.2.2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正确康复治疗的前提和基础[8],评估师将患者收入自己名下,查阅患者的诊断、电子病历、医嘱、检验检查信息,通过系统提供标准化的康复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下达评估结论,并给出治疗建议。

2.2.3派发医嘱

主治医生给患者下达康复治疗医嘱后,系统接收康复治疗医嘱,并实现对医嘱的自动派发,将不同的治疗项目派发给不同的治疗组。

2.2.4接收患者

治疗师接收系统自动分配患者,接收的患者进入治疗师本人的患者库列表。

2.2.5治疗排班

治疗师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排班,设置治疗时间、地点,部分项目还需要安排治疗设备,对同一治疗项目需要进行多次治疗的患者,可选定时间范围后采用系统提供的智能排班功能进行自动排班。

2.2.6治疗

根据患者的排班,在对应的治疗场地,如:物理治疗(PT)室,展开康复治疗。

2.2.7治疗确认

每天24点前,治疗师在系统中对当天的治疗情况进行确认。

2.2.8会议

在患者康复治疗的不同阶段添加不同的会议,并以短信方式通知参会人员会议内容、地点、时间等。

2.2.9治疗结束

执行完所有的医嘱或者患者出院,结束对患者的康复治疗。

3应用部署

3.1系统部署

系统采用Webservice接口技术实现HIS、LIS、PACS等系统对接,并通过电子病历提供的URL地址访问病人的病历。在虚拟服务器上部署MySQL数据库和WebService;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在医生办公室、治疗室工作站和平板电脑(PAD)上安装医院康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PAD通过无线路由接入医院内网局域网,通过网闸实现内外网逻辑隔离。

3.2应用效果

系统从2017年12月开始试运行,于2018年7月通过由医院组织的多部门联合验收,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截止到2018年底,系统在针灸推拿康复科平稳运行,约有6000名患者通过系统完成了康复治疗全流程管理,操作可溯源。另外,还有一部分病人仍在治疗中。系统建立起6000余人的康复患者库,为后续的科研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信息通过系统进行流转,淘汰了以手工传递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有效提升了医、治、护的工作效率,治疗人数、治疗次数、治疗师绩效、医生绩效、诊疗项目、治疗时间、康复设备使用等多项统计指标可直接在系统当中查询。

4结语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篇8

关键词:远程监护;社区医疗;数据监测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智能医疗的应用推广突显出政府主导、实施规模有限、标准缺乏等特点,但也展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推广的趋势。通过对“互联网+”战略及我省医疗信息建设的调研分析,通过和社区医院合作,设置监测设备及终端应用与医疗管理系统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为老年人、慢性病人群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医疗指导和服务,达到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二、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众了解和接受,一些国家和地区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发展战略。目前,尽管各大厂商已竞相布局互联网+医疗,但是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初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各个模式也处于探索时期。

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主要是通过建立智能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进行健康医疗的系列服务,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下持续监测社区民众的健康状况,并结合病历及健康档案相关数据对其提供医疗指导和服务。

三、项目实施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实施基本思路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项目由线上线下两部分组成。

1.线上:主要由居民健康管理系统、随身携带监测设备、移动终端APP和医疗监测评估系统四部分组成。

(1)居民健康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社区医生可以同时管理辖区内的病人,系统主要包括慢病管理,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中医体质管理等几大模块。

(2)随身携带监测设备: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类似手环、手表之类的监测终端,通过这些终端家人可以实时了解老人身体情况,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或医院采取急救措施。

(3)移动终端App:通过App让家人及时了解患者或老人的身体状况。

(4)医疗监测评估系统:通过医疗查询和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

2.线下:依托离居民较近的社区中心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为慢病患者及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数据采集及进行康复指导。

(二)实施方法

通过设置患者随身监测设备及家庭监测工具全程对其身体状况、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将监测和跟踪的数据结果回传到数据库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及时通知家属和医护人员,便于家属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和医护人员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同时根据建立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统,整合患者医疗信息,利用互联网与社区医院及大型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诊疗,整个操作过程实现全程监控,保障患者资料保密性,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有效为患者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减轻医患负担。

四、方案实施模式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在部署上分为两部分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和居家部署2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工作用电脑;医疗服务综合平台(包括日常诊疗、会诊、转诊等);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智能分析、数据处理系统;测量仪、体检设备;远程接收器(如电子腕带接收器);老年人综合服务平台。

居家部署。居民健康浏览器;家庭健康监测手机;贴身监测装置,用于特殊人群(如腕表);呼叫装置;老人异常行为监测装置和报警器。

系统功能与服务:智能社区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可提供全套的医疗管理和全过程医疗服务,它具有如下功能:健康查询和咨询服务;数据监测搜集;健康体检、评估和预警;服务选择和传递;应急救护;双向转诊;意见征询:定期组织客户回访,结合客户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绩效和积极性。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除能提供上述医疗服务外还可以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知识等提醒服务、监测老人活动轨迹对老人日常及生理出现异常情况的报警服蘸驼攵岳先伺阋剿驼铩⒕神抚慰的亲情服务等服务。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的实施,实现了网络与医疗服务的有效结合,有效保证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缓解了医院压力和患者看病难的现状,为社区居民及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范文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首页1| vip  |  客户服务  |  合作代理  |  VIP区别  |  VIP案例  |  VIP优势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健身器材网 (c)2008-2019健身器材网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营业执照公示 鲁ICP备14014216号-5